新闻中心

培育发展枢Z6尊龙官网入口纽经济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2024-08-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Z6尊龙官网入口近年来,枢纽经济得到国家高度重视。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指出要顺应新形势下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打造特色鲜明的枢纽经济。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提出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Z6尊龙官网入口、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枢纽经济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新业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河南省具有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拥有四个国家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为其实现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培育枢纽经济新优势、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坚实支撑。

  枢纽经济是指依托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等载体,以综合运输网络为支撑,通过产业集聚和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河南枢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南省已基本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截至2022年底,郑州被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铁路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郑州、洛阳、商丘、南阳和安阳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洛阳、商丘、南阳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此基础上,运输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中部地区领先,要素集聚配置能力不断提升,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现代服务等枢纽偏好型产业要素加速集聚。

  河南省枢纽经济指数在全国位居前列,但交通枢纽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包括要素集聚枢纽、产业枢纽、交通物流枢纽、信息枢纽和支撑枢纽等5个维度的枢纽经济指标体系。河南枢纽经济发展处于总体中等偏上水平,与全国平均指数基本一致。结构上,河南省要素集聚枢纽指数、产业枢纽指数、信息枢纽指数等排名相对靠后,尤其是信息枢纽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短板。河南省交通枢纽优势尚未较好转化为产业集聚优势。与此同时,交通物流枢纽指数、支撑枢纽指数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具有较强的交通枢纽优势以及后续支撑发展潜力。

  河南现代化枢纽经济体系建设在交通、要素、产业、空间与治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短板制约。

  一是交通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强化联通,尚未形成由“单中心、放射状”向“多枢纽、网络化”发展的新格局,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应用尚需加强。二是要素方面,亟待健全支撑交通枢纽建设以及枢纽经济形态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三是产业层面,枢纽偏好型产业中现代物流及新兴服务业占比偏低,尚未形成高水平的集群和规模化发展优势。物流链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保障能力亟待加强。四是空间方面,郑州枢纽经济辐射力、带动力有待提升。“四区”发展省内联动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四带”发展面临着突出的跨行政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协调、产业转移合作以及政策协调问题。空中、陆上、网上、海上丝绸之路“四路”尚未形成高效联动推进机制。五是治理层面,枢纽经济相关规划和政策协同性有待提升,不同枢纽城市存在同质竞争、产业重复布局局面,尚未形成新型竞合关系。

  围绕打造“河南枢纽经济先行区”的目标,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为主骨架,放大交通枢纽聚流辐射作用,重点是围绕智慧交通体系、要素保障、枢纽经济产业生态、空间融合以及政策协调等方面发力,大力推动由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第一,加强多式联运,建设智慧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一是加强多式联运,提升有效衔接。关键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铁路站台与机场、港口相距较远等问题。打通“最后一厘米”,解决铁公水运单不同,集装箱货物在海关转换节点被迫拆箱的问题。二是建设智慧交通网络体系。加强交通运行智能监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推行关键基础设施及安全设施动态监控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互联网+”交通物流平台发展,加强信息共享互通。

  第二,强化要素保障,促进交通枢纽和枢纽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创新交通投融资机制新闻中心。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创新融资机制,实现“洼地效应”与“杠杆效应”叠加,全力推动战略实施资金的多元化投入。二是加大枢纽经济人才引培支持力度。以枢纽偏好型产业发展方向和体系为中心,组建高技能人才队伍。设立人才专项基金。

  第三,以龙头企业引领,完善枢纽经济生态体系。一是重点培育龙头物流企业。重点培育“航母型”“头雁型”“中枢型”龙头物流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龙头物流企业带头引领作用。二是发展现代化枢纽偏好型产业。发展航空经济,加快建立航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拓展高铁经济新空间,推动高铁物流大发展,探索利用高速铁路开展高铁快件运输,建好郑州国家高铁物流发展实验区,打造全国快件中转集散中心。三是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郑州航空港区、郑州经开区、郑东新区,建设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打造千亿级计算终端产业基地。四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与现代化。促进“物流+商贸+制造”三位一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创新,推动基础好、关联度高的优势产业固链强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五是打造高效优质枢纽经济服务平台。打造集传统贸易、电商物流、生产加工、资金交割、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平台。

  第四,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放大“四路”协同发展效应。一是推动交通枢纽城市产业融合,巩固郑州国际铁路枢纽地位,实现郑州、洛阳、南阳以及商丘等枢纽中心错位发展。二是发挥陆、海、空、网协同发展效应,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强化“空中丝绸之路”辐射作用,扩大航线网络全球覆盖范围。扩展“陆上丝绸之路”通道,依托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和国际陆港新节点,完善拓展欧洲、中亚、东盟、日韩等线路和境外集疏网络。加强“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优化东向、南向为主的铁海联运通道布局。推动“网上丝绸之路”升级,拓展“跨境电商+空港+陆港+邮政快递”运营模式,打造国际跨境电商与多元化贸易中心。

  第五,编制枢纽经济专项规划,加强部门政策协调。一是完善专项规划,提升不同规划的协调性。研究制定“十五五”枢纽经济要素、产业、区域及国际合作专项规划,强化专项规划内容协调。二是加强部门政策协调,形成枢纽经济发展合力。枢纽经济发展涉及交通、产业、贸易、金融、住建等多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建立不同部门、不同区域间对话协商、利益共享、监督约束的合作机制。深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跨方式、跨区域、跨部门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机制。

搜索